对于一线治疗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而言,二线治疗依然是以化疗为主,但临床疗效欠佳,PFS仅2-3个月。在此背景下,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出现丰富了该类患者的治疗选择,此后,随着实践经验不断积累,抗血管药物又被纳入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(CSCO)胃癌诊疗指南》二线治疗推荐,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稳固。 那么抗血管生成药物Apatinib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究竟可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怎样的获益?下面分享由山西省肿瘤医院常红霞教授带来的Apatinib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精彩病例,患者总生存期显著延长,且存活至今,获益明显,以下见详细资料: 常红霞 教授 山西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,医学硕士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健康伦理工作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盆腔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大肠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基本情况 患者男,50岁。 既往史: 既往体健,2019年1月出现进食哽噎感,胃镜提示贲门腺癌,3月29日就诊于我院CT提示贲门周、小弯侧多发增大淋巴结,考虑转移; 2019年4月4日至6月21日行SOX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3周期; 2019年7月29日行贲门癌切除术,术后病理:贲门胃体:腺癌,中分化,溃疡型(Lauren分型:混合型),肿物大小3.5 × 1.5 × 1cm,浸润胃壁达深肌层,肿物累及食管下段,未见明确神经及脉管累犯,送检上、下切缘未见癌。网膜未见癌。淋巴结转移性癌(1/10), 病理分期:ypT2N1M0 ⅡA期。免疫组化:EBer(-),MLH1(+),PMS2(+)MSH2 (+), MSH6 (+), HER-2(0),PD-L1表达阳性,CPS评分:10。
术后行SOX方案辅助化疗2周期,末次化疗时间:2019年10月9日。 家族史:父亲因肺癌去世。 本次入院情况 患者于2020年08月初出现背困,化验肿瘤标志物提示CEA(-),AFP、CA724升高。 诊断 贲门癌术后,腹腔淋巴结转移(T2N1M1,IV期),ECOG 1分。 一线治疗 2020-09-07日至2021-01-13日应用卡瑞利珠单抗(200 mg,d1)+卡培他滨(1.5 g,bid,d1-14)+奥沙利铂(190 mg,d1)方案6周期,Q3W。 患者背困缓解,影像学检查:2020年11月17日复查CT提示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明显缩小。3周期后疗效评估部分缓解(PR)。
2021年3月7日复查CT提示门腔间隙淋巴结略增大,余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缩小。6周期后疗效评估疾病稳定(SD)。 维持治疗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3周期。 2021年5月初出现腹痛,AFP、CA724升高,2021年5月17日复查CT提示门腔间隙淋巴结增大。疗效评估疾病进展(PD)。 二线治疗 入组阿帕替尼+卡瑞利珠单抗及标准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二线患者的单臂、开放、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。 2021-05-24至2021-07-01期间接受阿帕替尼(250mg,qd)+卡瑞利珠单抗(200mg,d1)+多西他赛(90mg,d2)治疗3周期,Q3W。 患者腹痛缓解,影像学检查:2021年7月24日复查CT提示门腔间隙淋巴结缩小,余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缩小。3周期后疗效评估为SD。
随访至今(2023年12月),患者仍存活。 治疗总览 总结 本次分享的是一例贲门癌术后复发,合并腹腔淋巴结转移(T2N1M1,IV期)患者,一线治疗采用卡瑞利珠单抗+XELOX方案,3周期后患者症状缓解,转移淋巴结明显缩小,疗效评价PR,6周期后评效SD,后采用卡瑞利珠单抗维持治疗,期间患者发生腹痛、肿瘤进展,疗效评价PD。二线治疗患者入组“阿帕替尼+卡瑞利珠单抗及标准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二线患者的单臂、开放、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”,接受阿帕替尼+卡瑞利珠单抗+多西他赛治疗3周期,影像学检查示患者转移淋巴结较前缩小,疗效评价SD,且治疗可耐受,未发生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。目前患者仍存活,持续接受治疗,总体状况良好。 二线治疗亟待攻坚 抗血管生成药物扮演重要角色 胃癌作为未尽之需最为显著的恶性肿瘤之一,严重威胁我国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。据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胃癌发病率、死亡率均位居第三,疾病负担无比沉重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胃癌首诊晚期比例高,部分可手术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易复发,因此,系统治疗对于延长患者总生存期、改善预后结局至关重要。然而,从用药抉择角度看,胃癌治疗选择匮乏,尤其是对于一线进展后开启二线治疗的患者,如何进一步提升生存获益是亟需深入思考的攻坚课题。 近年来,随着研究逐步深入,研究者发现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最基本因素,肿瘤通过诱导血管生成获得氧气和营养,从而使肿瘤得以迅速的生长并同时为肿瘤的远端转移提供转运。因此,抗血管生成治疗可有针对性抑制肿瘤新生血管,具有十足应用潜力,相关循证证据也在源源不断地实践、积累。 突破化疗困局 “双艾”联合化疗带来希望曙光 对于一线治疗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而言,既往二线治疗依然是以化疗为主,但临床疗效欠佳,PFS仅2-3个月。在此背景下,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出现丰富了该类患者的治疗选择。其中,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阿帕替尼可高度选择VEGFR-2受体,并抑制由其介导的血管生成过程,具有确切的抗肿瘤生长作用。 结合本例患者诊疗过程来看,其一线免疫联合化疗尽管初取成效,但后续发生疾病进展,二线治疗入组阿帕替尼+卡瑞利珠单抗及标准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单臂、开放、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,接受阿帕替尼+卡瑞利珠单抗+多西他赛治疗3周期,后疗效评估提示SD,患者转移淋巴结较前缩小,且治疗可耐受,未发生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,进一步从真实世界角度验证了靶向药物+免疫和化疗的可靠疗效。 期待随着探索的逐步深入,大型III期临床研究陆续开展,以更大样本量、更高级别证据为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提供切实有效的“靶免化”新选择!